時間:2014-10-23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金海娟 新課程研究·學前教育 2012年02期
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管理對象就是幼兒。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和個性,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獨立性,而不能把他們看成是被動接受的管理對象。教師還要努力了解幼兒的想法,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管理方法,甚至要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每個幼兒的學習潛能,幫助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而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孩子,其中不乏有一些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如何使這些內(nèi)向孩子能積極樂觀主動地參與每個活動,是我們幼兒教師需要深思熟慮的!
一、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內(nèi)向的表現(xiàn)
在任教的兩年時間里,發(fā)現(xiàn)班中總有那樣的孩子,表現(xiàn)為:膽小怕事、平時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沒有同齡孩子那種愛動、貪玩、好奇的特點;他們靦腆,說話聲音低微,主動要求少,不敢一個人外出;在游戲中與小朋友格格不入,一個人呆在一旁默不做聲;褲子濕了,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地流淚;口渴了,不敢拿杯子喝水;老師引導其參與活動,得到的反應卻是啞口無聲、淚流滿面,似乎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guān)……諸如此類的情況舉不勝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內(nèi)向、膽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xiàn)呢?
二、解讀孩子——理解孩子內(nèi)向的原因
1.自身生理問題。有的孩子因為從小就有口吃、語音發(fā)音不準等生理問題,在幼兒園的時候就羞于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不說話”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也就使得這樣的一批孩子也納入了“內(nèi)向”的群體。
2.家庭教養(yǎng)問題。有的家庭以權(quán)威型模式教育孩子,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使孩子只能服從,沒有表達意愿的機會,造成孩子唯唯諾諾,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身心是極為不健康的,往往會有以下表現(xiàn):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愿與人交往、不敢表現(xiàn)、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
3.教師教育問題。作為幼兒教師,有的時候會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或這樣那樣的情況去等待他們的回應而給予了不恰當?shù)幕貞绞健1热纾好看味歼@樣,回答問題時沒有聲音;叫你去玩,還站在這里;你怎么了,快告訴我???等諸如此類的回應方式,從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幼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使得孩子的“內(nèi)向”性格愈演愈烈。
三、分析孩子——初探孩子內(nèi)向的方法
1.自身生理問題造成的“內(nèi)向”。
?。?)應對的措施。
◆ 適當?shù)仃P(guān)心 及時地表揚
對于一些因自身生理問題造成的“內(nèi)向”的孩子,我們應該進行適當?shù)仃P(guān)心和安慰。如:我班的悅悅小朋友,由于語音發(fā)音不準的問題,她幾乎不與同伴說話交流。在了解到情況后,我與她面對面進行了一次交流,告訴她發(fā)音不準沒有關(guān)系,只要我們平時認真學習如何發(fā)音,說話的時候能夠盡量注意和改正就行了。聽了我的話,她開始慢慢地轉(zhuǎn)變了,也開始尋找好朋友了。在一次集體課上,她積極舉手回答了我的問題,我馬上給予了表揚,及時幫助她樹立自信心。
◆ 家長的配合 共同的努力
在家中,我們建議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音質(zhì)好的VCD或者動畫片,進行分時段地播放,孩子可以邊看邊學說話。同時,我們也建議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有說話不清楚時,應該馬上予以糾正,而不是聽之任之。一方面提升孩子的語音質(zhì)量,另一方面也為孩子語言表達樹立自信心,讓他們走出心中的不安,慢慢走出“內(nèi)向”的群體。
?。?)感悟與成效。
《指南》中指出“課程應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guān)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并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fā)展機會”。對于這些因自身生理問題造成的內(nèi)向幼兒,教師和家長應該尤為重視他們的心理需求,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早日走出“內(nèi)向”的困境,走向快樂的明天!事實證明,在我們的努力下,我班悅悅小朋友現(xiàn)已逐漸變得開朗樂觀,集體活動時,總能見到她高高舉起的小手,我感到十分地欣喜和安慰!
2.家庭教養(yǎng)問題造成的“內(nèi)向”。
?。?)應對的措施。
◆ 懷著一顆積極的心去鼓勵孩子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氣氛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最為有利。因此我們建議家長應當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需要,滿足他們的合理的需要與要求,并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雖小卻具有巨大的學習與發(fā)展的潛力。作為家長要相信和支持孩子,懷著積極的心態(tài)去鼓勵孩子,從而使孩子在其發(fā)展進程中始終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并充滿自信。
◆ 擁有一顆熱忱的心去推動孩子
我們建議家長多為孩子提供與家庭成員及外界交流的機會。要保護孩子的說話興趣,做孩子的忠實聽眾,使孩子有表達意愿的機會和傾訴的對象。在此基礎(chǔ)上,家長要利用走親訪友、集體活動、外出游玩等機會擴大孩子的交往范圍,把孩子逐步推向多種社會圈,使孩子在交流活動中逐步喜歡交往,繼而變被動交往為主動交往,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的信心和動力。幼兒是弱小的,須依附于人,成人對他們的熱愛和關(guān)懷是他們身心健全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愛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 釋放一雙勤勞的手去鍛煉孩子
切忌包辦代替,給孩子鍛煉的空間,對于孩子喜歡做的事情,要給他們機會。我們應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完成一些事,無論孩子做的結(jié)果怎樣,只要動手,都給予鼓勵。在家中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助媽媽做家務等。長此以往,孩子內(nèi)向的性格在勞動的過程中因得到了家長的肯定而慢慢變得自信起來。
?。?)感悟與成效。
《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要尊重家長作為幼兒照料者及影響者的主體地位,以多種形式加強家園溝通,保證幼兒在家中與在幼兒園中的自理行為和生活習慣保持一致。幫助家長理解、體會讓幼兒參與勞動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獲得家長的支持。”所以:我們鼓勵家長要采用民主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切忌束縛和壓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一學期下來,我們班家長的觀念在轉(zhuǎn)變,思想在進步,已經(jīng)能夠看到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身影了!
3.教師教育問題造成的“內(nèi)向”。
?。?)應對的措施。
◆ 給孩子一個等待回答的時間
由于孩子的個體差異性,老師要學會等待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而不能以高要求來要求他們,否則:他們的內(nèi)向性格會反復,甚至會更加嚴重。我們可以采取這樣的回應方式“你可能還沒有想好,沒有關(guān)系,等下你想好了,再舉手告訴我們,好嗎?”;“現(xiàn)在沒有時間了,等下自由活動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等諸如此類的回應,一方面給予幼兒心理的安慰,另一方面也尊重幼兒個體發(fā)展的需要。
◆ 給孩子一個積極肯定的評價
幼兒自我評價能力較差,他們的自信心很多來自于別人的評價,且他們也十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態(tài)度。幼兒時期,成人對孩子的行為給予尊重和支持,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長處,從而看到自己的進步,產(chǎn)生相應的自信心理。一旦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困難,成人一定要及時給予贊賞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班中的“小宇”就是這樣的孩子。平時,你總能看到他咬手指或衣服、低著頭發(fā)呆,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游戲時不善言談等。但在一次集體活動中,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的爸爸有什么本領(lǐng)?”,他頓時猛地抬頭,這一動作被我發(fā)現(xiàn)了,我試著叫他起來回答問題,沒想到他的回答很讓我很震驚“我的爸爸會開車(語言流利,聲音響亮)”,我馬上回應到“原來你爸爸會開車,真了不起!希望你以后也像現(xiàn)在這樣,回答問題時抬頭挺胸,聲音響亮,真神氣!”從那以后,上課的時候我總會不斷鼓勵和引導他,只要適合他的問題我總會讓他回答。就這樣,慢慢地,他開始了改變,集體活動時再也看不到他低著頭的模樣了,總是像個小軍人一樣坐在那里認真地聽講。
◆ 給孩子一個恰當適宜的標準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能力、情感及發(fā)展水平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每個幼兒的能力差異,給出恰當適宜的標準。
幼兒園中每個班級區(qū)角材料的投放都是根據(jù)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設(shè)計的,教師通過投放多層次的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發(fā)展的需要。比如在開展《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中,我們設(shè)計了“裝扮全家福”一角,通過提供多種材料(吸管、手工紙、雙面膠、壓花機、貼紙、剪刀等),讓幼兒自由選擇以完成自己的作品。記得在一次區(qū)角活動中,我班“翼翼”小朋友選擇了該區(qū),可是過了幾分鐘后,我聽到了哭聲,我忙過去問道“怎么了?”,可他還是不說話,在我再三的引誘下,他終于說話了“老師,我不會”,“沒有關(guān)系,我們來用壓花機試試!”就這樣,在我的引導下,他能用壓花機壓出漂亮的圖案并進行粘貼。在分享交流中,我也適時地表揚和鼓勵他“遇到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動動手,動動腦,也一樣會成功!”就在那時,我看到了他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悅!從此,他再進行區(qū)角活動的時候,不會再哭鼻子了,會自己根據(jù)材料的提示進行相應的活動了。
(2)感悟與成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幼兒是弱小的,須依附于成人,成人對他們的熱愛和關(guān)懷是他們身心健全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愛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對幼兒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還要在教育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幼兒的各自性格,因材施教。對膽小內(nèi)向的幼兒多采取鼓勵的語言和眼神,引導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去,幫助和支持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滿足他們不同的心理需求,并對他們的優(yōu)點及時表揚,培養(yǎng)其自信心,使他們得到和諧發(fā)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盡可能給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讓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表達他們的想法。其實內(nèi)向的孩子是可以改變的,上述的幾個案例已經(jīng)有所表明,只要教師從點滴入手,多給孩子一些支持和鼓勵,一點時間和空間,一份關(guān)愛和信任,相信我們的孩子會從“內(nèi)向”慢慢走向“外向”,他們的明天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