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5-2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yè)。27歲創(chuàng)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chuàng)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yè)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也許大家會認為,歸根到底,“利他之心”是倫理道德范疇內的語言,與企業(yè)經營沒有什么關系。
但是我認為,經營者具備“利他之心”,與提升企業(yè)效益這兩者之間,絕不是相互矛盾的。相反,如果想把企業(yè)經營得有聲有色,那么經營者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心性,把“利他之心”、把“為社會為世人盡力”這一條,作為企業(yè)經營的基礎。
大家或許會覺得這不可思議。但日航重建的實踐證明,在純粹的“利他”的思想中,秘藏著超越我們想象的巨大的力量。
“利他之心”創(chuàng)造了高收益
2009年年末,當時的日航已經陷入了深刻的經營危機。在日本政府的再三邀請下,最后我接受了出任日航會長,但是我下決心參與日航重建,多半是出于俠義之心,就是為社會為世人。因為時間上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投入日航重建,所以我要求不拿工資。
2010年2月,在我出任日航會長的時候,“企業(yè)再生支援機構”依據公司破產法制定的事業(yè)重建計劃已經出籠。我認為,只要切實執(zhí)行這一重建計劃,日航重建可以成功。但當時多數媒體卻持否定意見。大家都預測日航必然二次破產。
為什么日航在短時期內成為一個高收益企業(yè)?作為當事人,我認為有五點重要的理由。
第一,明確新生日本航空的企業(yè)目的。日航的企業(yè)目的就是“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這是支撐我的經營哲學的根本思想。
對于我的這個經營理念,有人不贊成。他們批評說“對于接受國家援助重建的企業(yè),這樣的理念不合適。”但是,企業(yè)存在的價值,首先是為了聚集到企業(yè)來的全體員工的幸福。
把這一企業(yè)經營的目的告訴員工,員工們就把日航當作了自己的公司。這樣,重建日航的堅強意志就能夠為全體員工共同擁有,從經營干部到每位員工都為了自己的公司,不惜自我犧牲,全力投入了日航的重建。這是日航重建成功的最大的原動力。
第二,以我的經營哲學即“philosopher”為依據,推進公司內部的意識改革。
我將自己在京瓷和KDDI的經營中長期貫徹的“philosopher”即經營哲學,首先用來對日航干部進行意識改革。
所謂“philosopher”,是從捫心自問“作為人,何謂正確?”的過程中,在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法貫徹下去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實踐性的哲學。它能指引我們不斷做出正確的判斷。
比如,在經營方面,有“以心為本的經營”、“形成合力”等等。講述為了實現員工的幸福,應該怎么去經營。
在日常工作方面,有“認真努力、埋頭工作”、“追求完美”,等等,講述為了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成果,應該以什么心態(tài)投身于工作。
在度過美好的人生方面,有“愛、真誠及和諧之心”、“把利他之心作為判斷基準”,等等,提出了通過提高心性來度過幸福人生的指針。
這些哲學思想,經營者要首先親自帶頭實踐,同時努力讓全體員工共同擁有。在重建日航時,我把這些思想哲學帶去,針對每一項條目我都會精心地做出說明:“為什么在企業(yè)經營中,在每個人的人生中,必須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經過反復強調,當初那些對我的哲學抱有反感的日航干部們也逐步加深了理解。同時,我覺得在第一線工作的每一位員工抱什么心態(tài),這是最重要的。只有通過他們的優(yōu)質服務,客人才會產生再次乘坐日航的想法,才能增加乘客,才能提高公司的效益。為此,我親臨各個現場,與員工直接對話,告訴每一位與客人接觸的員工,應該抱有什么樣的觀點,應該如何把工作做得最好。
通過這些活動,員工們的思想意識逐漸發(fā)生變化,日航原有的官僚體質逐步得到改善。為了讓客人更加滿意,現場的員工自發(fā)努力。同時在各個工作現場,全體員工都鉆研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工作。結果是業(yè)績顯著提升。每位員工都在為提高自己的心性,為經營多做貢獻而努力,這是推進日航重建的巨大動力。
第三,就是導入了我獨創(chuàng)的管理會計系統(tǒng)。
阿米巴經營是我獨創(chuàng)的一種獨特的管理會計系統(tǒng),它不僅在京瓷和KDDI中運用,而且已經在日本以及中國的400多家企業(yè)中引進。
我認為,如果不建立即時反映各條航線、各個航班收支狀態(tài)的體系,就無法提高公司整體的效益。為此,我決定依據阿米巴經營模式,來建立分部門、分航線、分航班的、能及時看清收支狀況的系統(tǒng)。我們與日航現場的員工一起構筑了這樣的系統(tǒng),分別以各部門的負責人為核心,為了提升效益,不斷地鉆研創(chuàng)新。
接下來,根據這一管理會計系統(tǒng)計算出各個部門的數據,以這次數據為基礎,把公司各總部、各子公司的領導人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各自發(fā)表本部門的業(yè)績。每月都召開一次這樣的“業(yè)績報告會”。在會上,根據分部門、分科目的、記滿了上個月實績和這個月預定的核算表,如果我發(fā)現有疑問的數字,哪怕是差旅費、電費等細小的費用項目,我也會徹底追究“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數字”。
通過連續(xù)召開這樣的會議,用數字來經營企業(yè)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樣,怎么改進經營,怎么增收節(jié)支,各個部門長就能帶著經營者的意識,用具體的數字進行發(fā)表了。提高了核算意識的員工們,正在應用這個體制,不斷努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效益。
第四,是我在接受日航會長時提出的“為社會為世人”的三條大義:第一對日本經濟的影響;第二為了保住日航員工的工作崗位;第三為了日本國民的方便。
這樣,日航的員工們就把這三條大義作為自己工作的動力。他們認識到重建日航不僅是為了自己,而且是“為社會為世人”,因而抱著自信投入工作。就是說,重建日航具備大義名分。這就等于在員工們后背加了一把力,讓他們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決不后退。這就為重建日航注入了巨大的動力。
第五,在重建中,我的言行舉止打動了員工們的心。 我零薪水就任日航會長,不顧高齡,全身心投入日航的重建,這給了員工們有形無形的影響。雖然并非出于我的主觀意圖,但是,看到我無私地拼命投入日航重建的姿態(tài),員工們就會想:“與自己的祖父、父親差不多年齡的稻盛先生,不要任何報酬,為了與自己原本毫無關系的日航的重建,如此不顧老命、奮力拼搏。那么,我們必須要更加拼命努力才行啊!”
通過上面列舉的5條,日航員工的意識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結果就是全體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把自己的公司變得更好而不斷努力。我想這就是日航重建成功的最大原因。
喚來“他力之風”
一般認為,決定企業(yè)盛衰的是眼睛看得見的、有形的要素,比如資金能力、技術能力以及經營者制定的企業(yè)戰(zhàn)略等等。但是我認為,這些因素固然重要,然而比這些更重要的是,眼睛看不見的、無形的因素,就是員工的意識,以及作為這種意識的集合體的組織的風氣,或者說企業(yè)的文化。
看到我們抱著純粹的“利他之心”,奮不顧身、持續(xù)拼命努力的樣子,“上天”因可憐我們而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不得不這樣去想。我覺得,如果沒有這種遠遠超越我們自身力量的宇宙、自然在背后推動,日航如此奇跡般的回升是不可能的。
這層意思,或許還可以用“自力”和“他力”的概念來表達。“利他之心”能夠喚來超越自力的所謂“他力之風”來幫助自己。“為社會為世人”這種純粹的動機,也就是所謂“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動力。
確實,“想要賺更多的錢”、“要想過更富裕的生活”,這一類利己的欲望在開展事業(yè)的時候,可以起到發(fā)動機那種巨大的作用,特別是新興的風險型企業(yè),要實現利己欲望的熱情和愿望往往成為開展事業(yè)的起點。而且在這種熱情和愿望的驅使下構筑的高超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實際上把事業(yè)引向了成功,這也是事實。
然而,僅僅依靠利己欲望經營企業(yè)的人,他們的成功決不可能長期持續(xù)。因為如果一切策略的目的全都集中在滿足自己的欲望這一點上,那么競爭對手也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以牙還牙,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結果必將發(fā)生摩擦和爭斗。
從利己的欲望出發(fā),具備舉世罕見的才華,這樣的企業(yè)家經歷艱辛,創(chuàng)建了出類拔萃的公司,但過了不久,他自己的心態(tài)出了問題,致使企業(yè)衰落,也玷污了自己的晚節(jié)。這樣的事例,無論東西,不勝枚舉。
當然,我所說的“利他”,并不是損己利他。恰恰相反,正因為自己“想要富裕”,就應該體會到對方和周圍的人同自己一樣,“也想富裕”。人同此心,因此要考慮如何讓對方同自己一樣,也能高興歡喜。努力以這種利他之心去經營企業(yè),就一定能夠引導企業(yè)不斷成長發(fā)展。這是超越行業(yè)、超越國界的“真理”。對于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