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1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超越了對一切事物的渴望。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會讓他感到空虛遺憾,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或者排斥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nèi)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jié)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事實法則: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但不能沒有愛!而尊重是最深層次的愛!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過什么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為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例如,媽媽常說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為了能和爸爸連接,會采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fā)生相同的事。但因為這不被媽媽允許,所以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然而私底下會像爸爸,甚至在潛意識里跟隨著爸爸的命運而不自知。
當我們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時,我們正在給孩子什么樣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懶惰、不負責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樣!”
“你爸爸愛賭博,你不可以像他一樣愛賭博!”
“你爸爸外面有人了,你以后千萬不可以像他一樣!”
“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樣!”
“你媽媽愛嘮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樣嘮叨!”
“你媽媽都不顧家,你以后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長大的孩子肯定會出現(xiàn)這些行為:懶惰、不負責、愛賭博、婚外情;或是死愛錢、愛嘮叨、不顧家。
為什么?因為他心里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但有關(guān)他爸爸/媽媽的信息卻全是負面信息,他當然只能跟這些信息連接,做出相同的行為來滿足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當懶惰、不負責、愛賭博、亂搞女人、死愛錢、愛嘮叨、不顧家等信息充滿孩子的世界,孩子還能有其他的選擇嗎?
當夫妻因為對方的行為而否定他/她身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會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為模式。簡單地說就是,當你越不尊重對方,孩子就會越像他/她。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既然與父母連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信息。
"你和你爸爸一樣真聰明!"
"你和你爸爸一樣講義氣!"
"你和你爸爸一樣人緣兒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樣很孝順!"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善良!"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有愛心!"
"你跟你媽媽一樣喜歡學(xué)習(xí)!"
"你跟你媽媽一樣做事很認真!"
聰明、講義氣、人緣兒好、孝順;善良、有愛心、喜歡學(xué)習(xí)、做事認真……
如果這些信息充滿孩子的世界,孩子會朝向什么方向發(fā)展呢?
光稱贊孩子是不夠的,我們要學(xué)習(xí)真心稱贊孩子身上像對方的優(yōu)點,不只是稱贊孩子,重點是稱贊孩子“像爸爸”/“像媽媽”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朝好的信息方向與爸媽連接,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
首先,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并允許孩子和他/她連接:“如果你像你爸爸,我會很高興。”“如果你像你媽媽,我會很高興。”
當孩子連接的渴望被允許了,就不會那么強烈地在暗地里連接那些被否認的缺點。
因此請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另一半的行為,否定他們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為事實不會因隱瞞而改變,否認或隱瞞只會令孩子在無意識里被否定。別再否定你的另一半!肯定另一半,孩子有模版,因為孩子最渴望的就是像爸爸媽媽。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