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2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親愛的朋友,你可曾知道,現(xiàn)在我們一個個都急慌慌的,忙著追求成功,追求地位、財富、名聲,其實只是在彌補我們童年的缺失,彌補童年的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層面的嚴(yán)重的不滿足而已,而這些不滿足給現(xiàn)在的我們,造成了多少的惶恐和焦慮!其實,小時候充分滿足,小我的執(zhí)著就容易放下,生命就不會去追求已經(jīng)滿足的東西,生命會去追求超越小我的幸福的源泉。比如,高遠(yuǎn)的理想,比如,自由的精神,比如,獨立的思想,比如,充沛的創(chuàng)造力,我想,那樣的生命一定是幸福的。您愿意讓您的孩子如此幸福嗎?那就從滿足開始吧,滿足即心安,心安即幸福。
我們家里,各種零食對香香,都是敞開(供應(yīng))的,媽媽買了個大籃子,盛滿了各種各樣的零食糖果小吃,就放在地上,隨手可取。只是,基本上來說,香香都是不屑一顧,最多是剛接觸時,她會好奇吃上幾口,之后,就很少去嘗了,倒是她媽媽和哥哥吃得還多點。
但是,對于冰棍和冰淇淋,媽媽還是很不放心,相對限制她。香香慢慢大了,知道這冰棍和冰淇淋是個好東東,要不,為什么限制這個而不限制別的呢?她慢慢就學(xué)會了主動來要。一開始,媽媽說“沒有了,明天去買”,差不多也能對付。然后第二天真給她買,她也很滿意。不過大多數(shù)時間真給忘了,她忘了,我們也忘了。但是有時候怎么說也不行,就是要吃,但是媽媽很堅定,她拗不過媽媽,也只得作罷。只是第二天基本上依然會提起這個話題,媽媽也不好意思總是堅持,所以她基本上還是能吃到。隨著香香漸漸長大,這樣的方式,這樣的語言,就慢慢不再管用了,當(dāng)媽媽敷衍她搪塞她變著法子拒絕她時,她馬上說“我就要”!再加上一句“現(xiàn)在就要”!媽媽就沒轍了。不給,香香就鬧得厲害,媽媽心疼,最后還是得給。
這是她們倆之間的游戲,我一直沒有介入,中間其實也跟媽媽小小提醒過二三次,每次都被她立即“嗤之以鼻”,打發(fā)回來。雖然我們倆的教育觀點基本100%接近,但是在冰棍冰淇淋這個看起來非常關(guān)乎孩子身體健康的問題上,我們倆的看法還是很不一致的。要媽媽做到像爸爸這樣的泰然,實在是很難很難的,我理解她,媽媽跟孩子的關(guān)系,跟爸爸和孩子的關(guān)系,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所以,我也沒有太堅持,只是作為旁觀者,靜靜地陪著她們倆。香香(被拒絕后委屈得)哭得不行,就會來找我,我就好好抱抱她,安慰安慰她。有時候媽媽不在,她也會跟我要(冰棍冰淇淋),我都會給她,不附帶任何道理和條件。時間長了,香香摸到規(guī)律了,知道只要來找我,就一定能得到所需。有時候她媽媽跟我學(xué),當(dāng)她又被媽媽拒絕的時候,她就會說:“要是爸爸在就好了。”這樣的話說了不少,孩子真是可愛啊。只是,一般來說,都是她們倆在一起,香香已經(jīng)很習(xí)慣了跟媽媽的溝通,所以經(jīng)常第一時間,還是跟媽媽要,畢竟,雖然艱難些,但大多數(shù)時間,還是能要到的。
這個游戲就一直這么玩著,直到上個月(大概是12年12月份至13年1月份左右),開始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每天早上,香香起來不多久,就必然會提出來“我要吃小布丁”,或者“我要吃冰淇淋”。如果不滿足,一天之中,就又會不斷地提出來,直至滿足。天天如此,持續(xù)了大約有二三個禮拜。顯然,看得出來,這個游戲,已經(jīng)越來越不好玩了。
直至有一天早上,她一如既往地提出“我要吃小布丁”、“我要吃冰淇淋”(一般先提吃小布丁,被拒絕再提吃冰淇淋,有時候就是堅持提吃其中某一種,不一而定),媽媽在廚房做早飯,忙得不亦樂乎,表示出婉轉(zhuǎn)而明確的拒絕。我在書房寫東西,不知道她倆具體的對話過程,只聽見女兒的嚎啕大哭,以及大聲堅定地喊“我就要吃”、“我現(xiàn)在就要吃”、“我就是要吃”!媽媽依然表示很堅定地拒絕,香香依然很堅定地嚎哭嚎叫!如此戰(zhàn)斗持續(xù)了將近十分鐘,最后還是以媽媽妥協(xié)收尾,香香如愿吃到了小布丁。香香是個特別有力量的孩子,她在1歲多的時候,跟媽媽生氣了,就可以自己站在樓梯門口十幾分鐘,堅持不進家門。所以,這樣的戰(zhàn)爭,我知道,注定是她媽媽輸?shù)慕Y(jié)局。
我想,時機已經(jīng)到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個游戲必須結(jié)束了。
我跟媽媽說:“以后這件事交給我,你別管了,行嗎?”她自然知道我的方法,問我:“你真要給她吃,真要?!”我笑笑,反問她:“難道你沒給她吃?!”媽媽這回沒有嗤我,她實在也是沒有辦法了,也就默認(rèn)放手給我了。
正好,家里冰箱的小布丁和冰淇淋也都吃完了,第二天,我就去買了一些小布丁和八喜冰淇淋,放到冰箱里。然后,我把香香叫過來,打開冰箱門,指著冰箱里的小布丁和八喜,對她說:“這都是你的,爸爸給你買的,就放在這個地方,你想吃就來拿”。順便說一句,香香其實之前也已經(jīng)知道了冰棍和冰淇淋是放在這個地方的,每次她都會指著冰箱讓媽媽打開來給她吃。媽媽說沒有她還不信,往往要媽媽親自打開冰箱讓她看過才行。
香香可高興了,馬上拿起一根小布丁吃。她其實很節(jié)制,吃一根絕對打住,絕不要第二根(因為對她而言,一根就夠了,我們并沒有要求她只吃一根)。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我晚上回來,問媽媽:“今天香香吃冰淇淋了嗎?”媽媽說:“吃了,你買的冰淇淋是巧克力的,人家不喜歡,說不喜歡吃黑的,要吃粉的,黃的。”什么粉的黃的,我也搞不清楚,我繼續(xù)問:“吃完了嗎?”媽媽說:“沒有。吃了一半不到,還在冰箱里放著呢。”就這樣,這盒黑冰淇淋,香香吃了好幾天才吃完,并且明顯熱情越來越少,每次吃著吃著就忘記了,把冰淇淋隨手一放就去玩了,都得我和她媽媽趕緊找到后再放進冰箱里去,否則,化了撒了就麻煩了。
從第三天開始,她再也不一早上起來就提想吃小布丁想吃冰淇淋這件事了,當(dāng)然,也再不和媽媽就此發(fā)生戰(zhàn)爭了。
又過了幾天,我在超市購物,想起八喜冰淇淋已經(jīng)吃完了(上次我買了2個,還都是巧克力味的,都是黑色的,她吃完一個后就再也不吃了,另一個被她媽媽和哥哥吃了),就給她買了一個“和路雪”的冰淇淋(這回買的可是粉的不是黑的),這種冰淇淋體積好大,是八喜的好幾倍大。她媽媽看到后驚呼了一聲,她則高興得不得了,自己趴在沙發(fā)上,把和路雪放到沙發(fā)靠墊上,拿著小勺美美地吃。她才多大點,放在靠墊上的和路雪,幾乎比她腦袋還高,這還怎么吃,真是搞笑。我就扶她坐起來,靠著沙發(fā)坐好,用盛飯的大勺,舀出一部分冰淇淋(只舀出很少很少一部分),盛在她最喜愛的一只小碗里,讓她自己美美地吃。然后對她說,剩下的放在冰箱里,想吃隨便吃。她毫不反對,也沒功夫搭理你,只是捧著自己的小碗,舒舒服服地坐著(可像個大爺了),開心地品嘗著美味。
從這一天開始到現(xiàn)在,應(yīng)該有超過一個月了吧,剩下的小布丁和和路雪,可憐,還在冰箱里老老實實地呆著,再也沒有被動(品嘗)過,香香好像已經(jīng)徹底遺忘了她們。
也許,有一天,她還會再想起來,也許,就此徹底遺忘,沒有關(guān)系,無論是遺忘,還是想起,其實并無分別,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無論怎樣,理解之,順應(yīng)之,接納之,幫助之。
林老師寄語:
也許,你們不相信,也許,你們不理解,也許,你們很震撼,也許......
我還要說一句話,不管是哪個“也許”,讓孩子不吃冰淇淋,從來不是我教育的目標(biāo)。
再說得大一點,讓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化”、“美德化”、“聽話化”,也從來不是我所提倡的“無分別的愛”的教育的目標(biāo)。
雖然,行為的變化,不是我們的目標(biāo),但奇怪的是,它必然會發(fā)生,會到來。
“無分別的愛”的教育,只有一個目標(biāo):
盡量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然后,盡量尊重人性,盡量滿足生命。
怎么滿足?
精神上,心理上,無限滿足,無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物質(zhì)上,生理上,充分滿足,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為什么?
因為,滿足了,就放下了,就不執(zhí)著了。
有多少伙伴,長到三四十歲了,還經(jīng)常暴飲暴食,可憐,也不過只是在彌補童年未被滿足的口腔欲而已。又有多少伙伴,天天努力奮斗,天天要出人頭地,天天給自己催眠或者打雞血,其實只不過只是想修復(fù)童年被破壞的自信心,如此而已。
小時候缺失嚴(yán)重,小我的執(zhí)著就容易生根,即使長大后,成功了物質(zhì)極其富有了,也總會無端地,充滿不安,更不論沒有取得成功的了。最重要的是,生命總會去追求自己沒有滿足的東西,連小小的吃都沒有滿足的生命,她又能去追求什么呢?
我們可以給自己做一個練習(xí),讓我們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在小時候,我這也被滿足了,那也被滿足了,還有那那那......統(tǒng)統(tǒng)都被滿足了,現(xiàn)在的我,會變成什么樣子?
我想,你不一定會比現(xiàn)在成功(這是極小概率事件,比現(xiàn)在更成功則是極大概率事件),但你一定會比現(xiàn)在幸福得多(這是極大概率事件)。
有的教育者提出女孩要富養(yǎng),男孩要窮養(yǎng),其實,無論男孩女孩,無論大人小孩,無論貧窮富有,都應(yīng)該富養(yǎng)。什么是富養(yǎng)?給予充分的愛,充分的滿足,生命的所有的思想、情感、情緒、欲望、言行,一概尊重之,一概理解之,一概信任之,一概順應(yīng)之,一概接納之,一概滿足之。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無分別的愛,是最高的富養(yǎng)。
童年是心靈質(zhì)量,心靈模式的關(guān)鍵期,是一生幸福的皈依所在,唯有實行“無分別的愛”,才是最高的養(yǎng)育之道。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