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解決幼兒園小孩打人、愛哭、撒謊、不合群技巧
時間:2018-07-04
來源:Yojo幼兒園聯(lián)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1、打人、咬人
兒童心理分析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
專家建議:老師應(yīng)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教孩子把自己的零食或者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這樣關(guān)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幼兒園小孩打人
兒童心理分析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時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其他小朋友總是做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想把這個事實排除掉。如:他拿個小碗,用土來做飯。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有時家長或者老師不讓他做某件事,他也會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只是想把大人不讓他做事的這個事實排除掉。
專家建議: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這件事,老師可以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么做,你可以直接說‘不喜歡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飯!’”然后告訴他,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
兒童心理分析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
孩子會把所有的待遇反加到別人身上。
專家建議:詢問家長是否有這種形為,如有應(yīng)告知家長,勸其即時改正。
2、撒謊
“我們家有三個電視機。”
“哎呀,太棒了!”
“一個是爸爸的,一個是哥哥的,還有一個是我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動畫片啦。”
“當(dāng)然啦。一吃完飯,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
“你多美呀!”老師管教幼兒園小孩大人
兒童心理分析:孩子根本是無意識地說謊,或者說根本稱不上說謊。有三個電視機”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話不能單從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確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講這句話的孩子當(dāng)時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個電視機該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個電視機,爸爸就不會因為要看夜間棒球比賽而霸占電視機了;哥哥也不會因喜歡足球賽節(jié)目而獨占電視機了;當(dāng)然我也就可以獨自看我喜歡看的動畫片了!”
他把這個愿望和空想聯(lián)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個電視機”的語言表達形式。幼兒的心理結(jié)構(gòu),往往是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這種現(xiàn)象稱為“主客觀未分化心理”,是幼兒心理的一個特征。
專家建議:幼兒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象、愿望、游戲和無知,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無論哪一種都不屬于真正的謊言,更不至于發(fā)展成性質(zhì)惡劣的小偷行為。我們應(yīng)該認(rèn)清隱藏在謊話背后的兒童心理,采取與其心理狀態(tài)相符的辦法解決。
例如,當(dāng)你聽到孩子說“我家里有三個電視機”的時候,你就應(yīng)該接著說:“哦,是嗎!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說:“真的,如果能有三個電視機,那該有多好啊!”
3、哭鬧
“哇……哇……”
“好啦,好啦,別哭了。”
“有什么可哭的,虧你還是個男孩子呢。”
“哇……哇……”幼兒園孩子愛哭撒謊
大人們通常認(rèn)為,首先應(yīng)該使孩子停止哭,一切問題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說??稍竭@樣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兒童心理分析:哭的行為是一種結(jié)果,是某些問題表面化的結(jié)果。既然有哭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內(nèi)心里一定有某種“感情”在活動。
比如,有時是悲傷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時因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覺到痛或熱而哭泣???,基本上是由于想讓父母或者老師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賴心理所致。此外,愛哭的孩子都是膽怯的孩子,當(dāng)受到小朋友的欺負(fù),不和他玩,不適應(yīng)朋友關(guān)系或集體生活時,就會哭起來。因此,僅僅勸他停止哭泣的行為,而不解決他內(nèi)心的感情問題,是止不住哭的。
專家建議:當(dāng)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只說:“別哭了。”而首先應(yīng)該關(guān)心的是了解他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對孩子的悲傷心情或氣憤心情,總之是對孩子當(dāng)時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這個信息傳達給孩子,也就是說,把孩子的感情反饋過去。
切記莫用大道理去批評,而無視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暢了,其結(jié)果,不僅停止了哭泣,而且愛哭的毛病也會逐漸得到克服。
4、內(nèi)向、害羞、不合群
幼兒園里也會看到很內(nèi)向的孩子,你問他什么他都不作回應(yīng),只淡淡地看著你,或者很小聲很小聲地回你一句;集體活動不活躍,幾乎沒有朋友……這樣的孩子并不是個例。幼兒園老師解決孩子撒謊
兒童心理分析:有的是孩子先天氣質(zhì)決定的,屬于內(nèi)向型孩子,比較不愛動,膽小害羞,而且適應(yīng)性差,對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經(jīng)常采取拒絕的方式。有的是因為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很多后天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內(nèi)向不合群”。
專家建議:老師多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盡量不要去干預(yù)。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和孩子家長進行溝通,孩子的性格問題是最需要家園共育來解決的,讓孩子在家里面盡可能減少對家長的依賴,鼓勵孩子和家人以外的朋友交往。
學(xué)會辨識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活動、體察孩子微妙的情緒變化,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變不良行為,幫助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